一、目的
为确保校园环境的卫生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为师生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清洁消毒通风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垃圾房、电梯、办公室及校车等高频接触场所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
三、职责分工
(一)后勤处
1.负责制定清洁消毒通风工作的总体方案和计划,并监督执行。
2.组织协调清洁消毒通风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3.对清洁消毒通风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4.负责相关区域消毒器具的采购、配备、维护和管理。
(二)清洁人员
1.严格按照清洁消毒通风工作的标准和流程,对指定场所进行日常清洁、消毒和通风。
2.正确使用消毒器具和清洁剂,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
3.及时报告清洁消毒通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三)相关区域
教室:教务处协助后勤处做好教室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提醒师生爱护环境卫生。
食堂:餐厅使用单位负责做好食堂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安全规定。
宿舍:学生处和各学院协同做好宿舍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办公室: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办公室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配合后勤处的统一安排。
四、清洁消毒通风具体要求
(一)清洁
1.开学前,组织全面彻底的校园清洁工作,对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垃圾房、电梯、办公室及校车等场所进行无死角清扫,清除积尘、垃圾和杂物。
2.日常清洁中,保持各场所地面干净、无污渍,桌面、窗台等表面无灰尘,垃圾桶及时清理,不堆积垃圾。
(二)消毒
1.消毒器具配备齐全,包括喷雾器、消毒拖把、抹布、消毒柜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2.对高频接触场所和物体表面,如教室桌椅、食堂餐桌、宿舍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消毒。
3.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增加消毒频率,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消毒力度。
(三)通风
1.各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2.教室、宿舍、办公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在课间、午休和下班后加强通风。
3.食堂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保持通风良好。
4.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保持通风扇开启。
五、消毒记录管理
1.建立详细的消毒记录台账,记录消毒的时间、地点、消毒方法、消毒剂名称及浓度、消毒人员等信息。
2.消毒记录要真实、准确、完整,不得伪造、篡改。
3.定期对消毒记录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查阅和追溯。
六、监督检查
1.后勤处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清洁消毒通风工作进行检查。
2.检查内容包括清洁是否到位、消毒器具是否齐全有效、消毒方法是否正确、通风是否良好以及消毒记录是否完整等。
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责任人员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