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姓名: 李志恒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2401班
实践板块: 劳动实践
实践地点及单位: 横峰县永佳文具店
实践岗位: 货物分类员
实践感悟:
在文具店实践的这段时间,让我对“平凡岗位里的学问”有了真切体会。
每天整理货架时,得按笔类、本册、文创等类别归置,还要留意畅销款的补货节奏。接待顾客时,小学生家长更在意性价比,而中学生偏爱设计感强的文具,这些观察让我学会了针对性推荐。一点一滴的付出,让我懂得了默默奉献的意义。这些细碎的积累,恰恰是成长的脚印。
看似简单的工作,藏着对细节的把控和对需求的洞察。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任何岗位都能收获成长。
二




姓名:杜依珂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物联网工程2401班
实践板块:社会实践
实践地点及单位:延安市宝塔区兴延小区居委会
实践岗位:社区服务岗
实践感悟:
夏日的蝉鸣里,我开启了社区服务岗的实践之旅。这段扎根社区、贴近居民的经历,像一把小锤,一下下叩击出成长的新刻度。
在社区,我是政策“传声筒”,协助整理各类宣传资料,跟着工作人员上门给老人讲解反诈知识、给居民普及垃圾分类新规 。那些唠家常式的沟通里,我懂了“接地气”的重要——把生硬条文变成大白话,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才能让政策真正落地。
我也是居民“贴心人”,帮着登记社区活动、调解邻里小矛盾,甚至陪独居奶奶聊聊日常。这些细碎事儿,让我触摸到社区工作的温度。原来基层服务不需要多惊天动地,一句真诚的问候、一次及时的帮忙,就能成为别人生活里的“小确幸”。
社区工作者们让我看到“平凡的伟大”,他们守着家长里短,扛着责任担当,用耐心和韧性化解难题。这次实践,是课堂外最生动的一课,教我读懂“人民服务”的分量,也让我明白:青春力量,本就该融入烟火日常,在社区这方小天地,发光发热 。往后,我会带着这份热忱,继续在服务里成长,把“为他人好”变成扎根心底的行动自觉。
三



姓名:周紫妍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学2401班
实践板块:企业实践
实践地点:本草农业科技(莒县)有限公司
实践岗位:农业实践员
实践感悟:
暑假在本草农业科技公司的实践,对我来说,像一场“从课本到田间”的新鲜体验,没有复杂的理论应用,却满是真实的收获。
一开始到种植基地,我连最基础的活儿都摸不着门道。跟着工人师傅学辨认本草幼苗时,总把两种叶子长得像的植物弄混,师傅笑着教我看叶脉纹路、闻叶子气味,试了好几次才分清。给本草浇水时,我以为多浇点长得快,结果师傅提醒“不同苗需水量不一样,浇多了根会烂”,这才知道种地不是“凭感觉”,每一步都有讲究。
公司有时候安排我去实验室帮忙,我做的都是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琐事——帮研发的姐姐们贴样品标签、把实验数据抄到表格里。看着她们用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仪器检测本草成分,听她们讨论“怎么能让本草里的有用成分不流失”,我才突然觉得,课本里那些抽象的“现代农业科技”,其实就藏在这些琐碎的操作里,原来离我这么近。
最难忘的是跟着工人师傅给本草搭遮阳棚。因为那段时间太阳特别毒,师傅说强光会晒坏幼苗,得赶紧搭棚遮阴。我之前从没碰过这种活,拿着竹竿不知道怎么固定,绳子也总系不紧,搭好的架子风一吹就晃。师傅没嫌我笨,手把手教我怎么找竹竿的平衡点,还教我打结实的活结。跟着师傅搭完一小片棚子,虽然手心磨红了,但看着幼苗被挡在阴凉里,一下子觉得特别值。这件事也让我懂了,不管是不是自己专业的事,只要肯跟着学、认真做,总能慢慢做好。
这次在本草农业科技公司的实践,对不是农业相关专业的我来说,更像是一次“走出课堂看世界”的特别经历。我没学会复杂的专业技术,却摸清了“浇水要看苗情”“搭棚得找平衡”这些实在的道理。原来课本之外,还有这么多需要亲手尝试、用心观察才能懂的事。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不管未来学什么、做什么,多去体验、多向身边人学习,总能收获不一样的成长,而这种从实践里得来的感悟,会比书本上的知识更让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