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姓名:吴雨珂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数字媒体艺术2201班
实践板块:兼职锻炼
实践地点及单位:榆阳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金点点美术
实践岗位:美术助教
实践感悟:
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金点点美术担任助教的这段实践经历,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我大学暑假生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来乍到,面对孩子们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眼神,我既紧张又兴奋。协助主教老师准备画具、布置教室,每一项工作都让我感受到责任在肩。课堂上,我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耐心地为他们指导绘画技巧,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当看到原本空白画纸在孩子们笔下逐渐变成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时,我内心满是成就感。
这段实践也让我收获颇丰。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们有效沟通,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传授知识,还提升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孩子们对美术的热爱和执着也感染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决心。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在学习和生活中成长进步。
二


姓名:王佳妮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401班
实践板块:企业生产实践
实践地点及单位:宝鸡市陈仓区天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实践岗位:车间工人
实践感悟:
这次假期,我在宝鸡市陈仓区天香坊工业园面包车间,参与月饼生产的机器运输与包装工作,沉浸式体验企业生产流程。
工作时,我的主要任务围绕月饼生产链条展开,配合机器完成运输流转,精准包装成品,每一步都和车间整体节奏紧密咬合。这段经历,让我对“生产”二字有了具象认知——从原料到成型月饼,是机器高效运作与人工细致配合的成果,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品质。
在车间实践,我真切体会到工业生产里“协作”的力量。和同事配合保障机器运转、把控包装质量,大家目标一致,为产出合格产品共同努力。这让我明白,大规模生产中,个人工作质量关联着整体效率与企业效益,责任与担当,就藏在重复却需严谨的操作里。
这次实践,是课本外的生动课堂。它让我触摸到企业生产的真实脉络,懂得理论知识要落地实践才有价值。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对“生产”的理解,沉淀在车间收获的耐心与专注,继续学习成长,期待能在更多元的实践里,拓宽对社会生产的认知,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攒足前行的底气。
三




姓名:宋静瑶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物联网工程2401班
实践板块:进社区
实践地点及单位:凌云二现场 凌云社区
实践岗位:电影放映宣传
实践感悟:
参与社区电影放映的宣传工作,让我对“志愿服务”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起初,我以为宣传只是贴海报、发通知。但真正实践后才发现,社区居民构成复杂,宣传方式必须“接地气”。为吸引老年人,我们在社区广场摆起展台,用方言讲解影片内容;针对上班族,制作了简洁的电子海报,通过社区微信群推送;遇到放学的孩子,还设计了趣味问答,用小零食引导他们转告家长。这些细节让我明白,有效的沟通需要换位思考。
活动当天,看着居民们带着小马扎陆续到场,孩子们兴奋地跑来跑去,老人们互相招呼着入座,我忽然懂得宣传的意义不止于“告知”,更在于搭建连接的桥梁。当电影开场,全场安静下来,光影映在每个人脸上时,我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凝聚力——这正是我们宣传工作想要传递的社区温度。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志愿服务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在贴近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理解。那些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而付出的努力,最终都化作了社区里的笑声与暖意,这便是最珍贵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