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团队踏上铜川文化探秘之旅,先后走访耀州区、陈炉古镇、铜川博物馆及多处古窑遗址,在砖瓦瓷片中触摸历史温度,于古今对话中探寻千年文脉。

团队于7月7日上午乘大巴抵达耀州区,经过短暂休整,午后便直奔被誉为“东方古瓷镇”的陈炉古镇。这座延续1400余年制瓷史的古镇,至今仍保留着“罐罐墙”的独特风貌。漫步其间,错落有致的古窑址与匠人手中旋转的陶轮相映成趣,让队员们直观感受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据当地人介绍,陈炉古镇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连续烧造陶瓷至今的窑场,其烧制的青瓷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闻名于世。


7月8日行程则聚焦历史遗存与艺术传承的深度对话。上午,团队走进铜川博物馆,在“古铜之光”展厅内,一件件西周青铜礼器、秦汉瓦当、隋唐陶俑静静陈列,其中一组耀州窑宋代青釉刻花碗,以犀利流畅的刀法再现了宋代瓷器的雅致风骨,让队员们对铜川地区的历史沿革有了系统认知。

午后的考察更具专业性。在耀州窑唐宋遗址,队员们参观了保存完好的遗址、加工区和作坊遗迹,通过层叠的窑炉堆积层,清晰展现了唐宋时期制瓷工艺的演变轨迹。随后探访的唐三彩遗址,则出土了大量造型生动的三彩俑和器皿残片,其绚丽的釉色与饱满的线条,印证了铜川作为丝绸之路重要陶瓷产地的历史地位。


行程尾声,团队在带队老师的引领下,参观了当地一家私人美术馆。馆内满陈炉石镇天然奇石,尤以那些天然形成“文化印记”的石头引人驻足。这些原石未经雕琢,却似天工巧匠手笔;有的石纹如古画山水,层峦叠嶂藏墨韵;有的色块恰似书法留白,笔断意连见风骨;更有甚者,天然轮廓酷似神兽,斑驳间似藏未来岁月故事。馆主说陈炉石镇特有的地质条件,让石头成了“自然的文化载体”。这场邂逅为行程画上别致句号,也让人惊叹;原来天地造化,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文化表达。

此次三下乡之旅,通过“实地探访+专业解读”的方式,串联起铜川从商周青铜文明到唐宋陶瓷巅峰的文化链条。正如带队老师所言:“每一片瓷片都是历史的密码,每一座窑址都是文明的见证,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我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从书本走向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