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服主页

青春陕服

Trade Union Office

陕服学子“三下乡”⑬ | 汴韵遗风青年行之“汴绣非遗焕新彩,指尖绽放宋韵来”

2025-07-16  点击:[]

盛夏七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汴韵遗风青年行”实践团队奔赴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以“汴绣非遗焕新彩,指尖绽放宋韵来”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由辅导员朱萍老师指导,团队成员深入汴绣发源地,通过技艺学习、文化探访、宣传推广等方式,在点滴实践中感悟非遗魅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首日,团队成员走进开封市素花宋绣研究所,在省级非遗传承人老师的带领下,系统了解汴绣的历史脉络。展厅内,《清明上河图》《牡丹仕女图》等经典绣品以丝线勾勒出北宋风华,成员们聆听老师讲述汴绣从宫廷技艺到民间传承的演变,感受其“针尖上的千年史”。尽管成员们此前对刺绣知之甚少,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大家从最基础的学起,尝试用“齐针”绣制简单的花瓣。丝线缠绕、针法生疏,成员们反复练习,逐渐体会到汴绣“一针一线皆匠心”的严谨。

在研究所的几天学习中,成员们每日沉浸于汴绣技艺体验。老师从选丝配色入手,教大家识别线的光泽与韧性;在针法练习中,成员们反复练习“平针”“锁边”等基础技法,尽管作品稚嫩,但每完成一寸绣面都充满成就感。团队记录下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第一次成功穿针的喜悦、绣错针脚时的懊恼、传承人耐心纠正时的温暖对话。这些真实体验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代代相传的坚守与热爱。

为传播汴绣文化,团队在开封城墙体育公园连续3天开设“宋韵工坊”宣传摊位。绣品展示区陈列局部绣片、传统刺绣纹样作品,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备好针、丝线等材料包,成员们手把手教游客体验“基础针法”,即使只是绣出一片简单的叶子,参与者也兴致盎然。团队还制作《汴绣小知识》宣传册,发放给市民,普及非遗文化。一位游客感慨:“原来汴绣这么讲究,年轻人能传承下来真好!”

7天的实践,成员们从“门外汉”变为“非遗传播者”。队员小侯坦言:“以前觉得刺绣是‘老太太的活儿’,现在才知道,这是需要一辈子钻研的艺术。”队员小白在日志中写道:“当绣针终于顺畅走线时,我好像触摸到了汴京的烟火气。”虽未创作出惊艳作品,但成员们通过亲身实践,深刻理解了非遗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并愿意为汴绣传播贡献微薄之力。

本次“三下乡”,陕服学子以谦逊之心走近汴绣,用青春行动守护非遗。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汴绣发展,探索更多宣传方式,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正如指导老师朱萍所言:“非遗保护不必急于‘惊艳’,踏实学习、真诚传播,便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