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的渭北高原,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近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金蕊青年团暑期 “三下乡”实践队奔赴渭南市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以“直播助农”为抓手,为当地特色金银花产业插上数字翅膀,用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的青春承诺。
为确保金蕊青年团闫家村实践项目顺利推进,团队前期已对当地金银花产业开展了全面调研。通过卫星地图与实地勘察结合的方式,确认闫家村金银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坡及田垄间,且盛花期恰与实践周期重合,这为项目开展提供了绝佳的时间窗口。
调研中还了解到,闫家村金银花品质优良,但销路问题一直制约产业发展。为此,团队提前与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取得联系,就实践具体事宜进行了多轮沟通。王书记在前期对接中提到:“这几天是金银花采摘的关键期,咱们村的花品质好,但就是愁销路。” 这一信息进一步明确了团队的实践重点。

针对当地实际需求,团队精心筹备了直播设备、宣传物料等物资,并提前设计了实践方案。方案中明确,队员需深入金银花种植基地,完成三项核心任务:一是观察花朵形态,掌握最佳采摘标准;二是向村民请教种植技巧,整理成规范的技术资料;三是用镜头记录田间劳作场景,为后续宣传积累素材。
前期调研还收集到关键种植信息:金银花需在花苞未完全绽放时采摘,此时有效成分最高。同时了解到,当地村民通过改种金银花,每亩地年收入较传统种植玉米小麦增加两千多元,这一数据为后续产业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团队已完成与闫家村的前期对接,各项物资准备就绪,队员们也已熟悉项目目标与具体任务,随时可奔赴实践地点开展工作。

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王春颜书记与实践队队员们在一起,拉开了一场关于乡村振兴与金银花产业的深度对话。墙上的扶贫攻坚作战图早已被乡村振兴规划图取代,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全村金银花种植区、加工点和产业路的分布。

“闫家村地处渭北旱塬,以前是出了名的 ‘靠天吃饭 ’村。”王书记向队员们说起产业转型的历程,“2017 年我刚到村里任职时,看到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严重,心里急啊。后来考察了周边县区,发现金银花耐旱、易管理,药用价值高,适合咱们这儿的土壤气候,就下决心带领村民试种。”
谈及难处,王书记说:“开始最难是村民不理解,怕风险。我带着村干部先试种50亩,当年见效,村民才跟着种。现在种植面积扩大到800多亩,建了烘干车间和初加工厂,注册了商标。”但他面露忧色,“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好东西卖不出好价。往年等收购商上门,价格被压低,行情不好时花还烂地里。”


当被问及对大学生实践队的期待时,王书记眼中泛起光亮:“现在年轻人都爱刷手机看直播,我知道这是个新门路。你们懂技术、脑子活,能不能帮咱们把金银花通过网络卖出去,让全国人都知道闫家村的金银花好?不光是卖货,更想请你们帮着想想,怎么把产业链做长,让村民们能挣更多钱。”


队员们认真记录着书记的讲述,围绕品牌推广、产品包装、电商运营等问题与书记展开热烈讨论。队员星语建议:“可以通过直播展示金银花从采摘到加工全过程,让消费者看到原生态品质。还能设计文创包装,结合蒲城文化特色,提高附加值。”王书记不住点头,笔记本上记满想法。
经过两天的实地调研和精心筹备,金蕊青年团的“闫家金银花专场直播”在村委会大院正式开播。队员们分工明确,有的化身主播在镜头前热情讲解,有的负责调试设备保障技术,有的带着手机穿梭在种植基地实时取景,还有的忙着打包订单、联系物流。


“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我们闫家村对金银花进行的深加工产品如金银花面膜,金银花蒸汽眼罩......”主播手持一盒金银花面膜,对着镜头详细介绍其药用价值和使用方法。镜头切换到烘干车间,王书记亲自出镜,向网友展示金银花的加工流程:“我们用的是热泵烘干技术,保留了花里的所有营养,每一斤干花都要经过好几道筛选工序。”直播间里,网友们热情互动,“书记亲自带货,必须支持”看着就新鲜,先拍两斤试试 ”的评论不断滚动,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为了让网友更直观感受金银花的魅力,队员们还邀请村民张大爷在镜头前展示手工采摘技巧,“采花要捏着花蒂转一下,不能伤到枝条,这样下次还能再开花。”农民伯伯熟练的动作引来网友点赞。
看着不断攀升的订单量,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王书记握着队员们的手感慨道:“你们这直播,不仅帮我们卖了货,更让闫家村的金银花出了名,这是给咱们村办了件大实事!”
直播结束后,队员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整理出详细的直播数据和用户反馈,为闫家村制定了《金银花电商发展建议书》,从账号运营、产品矩阵、品牌推广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队员们还利用专业所长,为金银花设计了简约雅致的包装方案,将渭北民俗元素融入其中,提升产品文化内涵。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金蕊青年团的队员们不仅是直播带货的实践者,更是乡村振兴的观察者与思考者。在与村民的朝夕相处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乡土中国的韧性与活力;在与王春颜书记的交流中,他们看到了基层干部扎根一线的担当与奉献;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中,他们理解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的深刻内涵。

“以前总觉得乡村振兴离自己很远,这次实践让我明白,青年人大有可为。”队员佳怡在实践日志中写道,“我们学的专业或许与农业无关,但只要用心,就能用知识和创意为乡村带来改变。”队员们表示,将持续关注闫家村金银花产业发展,通过线上指导、资源对接等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长期力量。
此次直播助农活动,为闫家村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新渠道,搭建起城乡对接桥梁。王春颜书记说:“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活力,新思想、新技术的注入。金蕊青年团的到来,就像给金银花田浇了一场及时雨。”
青春的脚步从未停歇,振兴的征程仍在继续。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金蕊青年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他们用镜头记录乡土中国的变迁,用创意激活乡村发展的潜能,让金色的花穗在数字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也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结出丰硕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