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骄阳炙烤着黄土,却挡不住一群青年的脚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一支由教育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家校共育乡教”实践队,走进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胡家庄村,开展了以“家校协同共育,点亮乡村教育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问卷调研、家访走访、美育浸润等多重行动,他们试图搭建起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力量。
“您平均每周和老师沟通几次?”“您认为孩子成长中最缺的是什么?”实践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便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在村庄中展开调研。问卷涵盖沟通频率、教育理念、参与意愿等多个维度。



清晨的路上,志愿者用双脚去丈量村庄,他们已提前制定好家访沟通方案,在家访中,他们不仅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当起“沟通使者”:帮祖辈家长用手机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视频沟通,还记录下每个家庭的教育困惑。



针对乡村美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志愿者们开设了绘画、手工、合唱等课程,收集了孩子们的作品,举办了美育展览。展览当天,村民们纷纷赶来。志愿者们还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亲子手账”,用画笔记录生活点滴。美育不只是教画画,更是让家长看见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知不觉已经几天过去了,同学们的实践还在继续,留下的影响正在发酵,正如志愿者们在阶段总结会上所说:“乡村教育的未来,需要学校和家庭并肩同行。大家或许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能用真诚架起一座桥,让爱与理解双向奔赴。”这些星光,正照亮着乡村教育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