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感知非遗文化的生命力,2025年7月5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光影承千载,薪火映四方”实践团队奔赴陕西华阴。实践团以过程性视角为钥匙,探寻皮影戏千年传承背后的故事——当镜头记录与虚拟影像技术邂逅古老技艺,试图以创新手段解码非遗的深层密码,让光影传奇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这场实践不仅触摸传统艺术的脉搏,更承载着传承匠心精神的使命,让文化薪火在科技土壤中绽放新芽。
7月8日,实践团来到了皮影非遗传承人李剑师傅的工作室。推门而入,牛皮与颜料混合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悬挂的各色皮影成品引人注目——披甲执剑的武将威风凛凛,眉眼含情的旦角灵动传神,还有现代的动画片角色小猪佩奇,精美的造型令实践团赞叹不已。

“华阴皮影讲究‘一寸皮,千刀功’,选皮是基础。”李师傅从墙角浸泡的牛皮讲起,系统介绍了皮影制作的全过程。随后三天,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摩了驴皮经泡制、刮薄、晾晒等20余道工序变身透亮原料的过程,还了解了圆刀、平刀、三角刀等十几种刻刀的具体用法。李师傅现场演示雕刻技艺时,指尖翻飞间,驴皮上便浮现出细密花纹,实践团认真记录要点、拍摄细节,生怕错过任何环节。
工作室长桌上,裁好的牛皮、描红笔、刻刀和矿物颜料整齐摆放,李师傅以“枫叶”为样板,指导分步骤实践。




描样环节就让不少人犯了难,看似简单的轮廓要做到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并不容易。实践成员握着描红笔反复修改,李师傅则手把手示范:“描样要‘眼准手稳’,先定头身比例,再勾轮廓。”


着色环节同样讲究,矿物颜料需调胶后分层涂抹,枫叶的表面涂色要有深有浅,要涂三遍才能鲜亮。傍晚时分,队员们的“处女作”终于完成,虽略显粗糙,但在灯光下显现出的独特轮廓,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幕布拉开,花果山场景初现:孙悟空在“山头”翻跟头,猪八戒追着小猪佩奇跑,王母娘娘与古代男女角色刚要登场,就因操控混乱乱了套——沙僧的禅杖“戳”到了白龙马,小猪佩奇的影子突然“撞”进古代人群,幕布后一阵手忙脚乱。


小欢问:“古今角色混在一起会不会怪?”李师傅摆手:“皮影本就能编神话,佩奇来‘串门’才新鲜!我教你们让古代角色融现代场景,佩奇蹦跳着动,区分开就顺了。”


在皮影练习时,大家串起了“花果山游园会:孙悟空在山头指挥,猪八戒与沙和尚比武,王母娘娘带着古代男女角色赏花果山美景,沙僧牵白龙马“巡逻”,最后全体聚在幕布中央鞠躬。


在随后的几天中,团队配合渐佳:孙悟空翻跟头时,小南手腕翻飞,李师傅喊“翻得好”;佩奇与八戒赛跑;古代男女角色并排走,步伐整齐,沙僧牵马“路过”时轻轻绕开。间隙时,李师傅说:“角色多就像办宴席,得有人扮主角、有人扮配角,有人观察幕布操作境况,适时调整,才能热闹不乱。”


傍晚合影,实践团成员举着各自角色的皮影,李师傅站中间:“记住这混搭的巧思,老手艺就得这样,既守得住本,又接得住新。”夕阳把众人身影投在幕布上,花果山的热闹仿佛还在光影里跳动,藏着传统与创新碰撞的火花。

此次在李剑师傅的工作室的学习,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震撼魅力。皮影的光影交错诉说千年故事。亲身体验制作皮影以及皮影表演,更领悟到了非遗文化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和集体智慧。指尖触碰皮革的纹路,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这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场灵魂的触动——传承之路任重道远,但文化的火种已在心中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