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7 月 5 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团队怀揣着对农村发展的美好愿景,奔赴西安市鄠邑区五竹街道的文义村和振华威村,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理念等政策导向,不仅包含对村庄基本情况的调研、“保护环境” 的访问调查,还创新性地融入了助农直播以及参观当地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的内容,力求在实践中探寻政策落地的有效路径。

学生们来到文义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了村子的人口结构、经济来源和环保措施等基本情况。村干部介绍,文义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解决了生活污水乱排问题;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带动村民增收。
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学生们认识到,国家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方向指引,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面貌发生积极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逐步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持续增强。
在文义村桃园,学生们开展了助农直播活动。正值桃子丰收季节,桃林中果实累累。学生们通过直播平台展示桃园美景,介绍桃子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并分享挑选优质桃子的小贴士。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践行了国家“互联网+”农业政策,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红利,同时探索出了一条高校助力农村电商发展的新路径。


为更全面地了解村民对于环境保护的看法,学生们分组进行入户访问,并发放了相关主题的调查问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们积极响应,围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保问题、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度以及对未来改善环境的期望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村民提到,村里近年来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让环境整洁了不少,但在垃圾回收处理的后续环节还需加强;还有村民希望能进一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这些反馈不仅为学生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也反映出国家绿色发展政策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实施效果,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到农村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尽管由于季节原因,振华威村的粉条厂未能开工生产,但学生们依然对其生产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在工厂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下,大家了解到红薯粉条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振华威村粉条厂的发展,正是国家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政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地方挖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支持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对原料储存、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观察,学生们能感受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也认识到国家政策在引导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次 “三下乡” 活动,让参与的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国家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学生们将继续秉持初心,将所学知识与国家政策相结合,服务于社会,为实现美丽乡村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次经历也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政策在基层的更好落地提供了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