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精神,切实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心灵成长与全面发展,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逐光少年团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日深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开展了多日以“山野童梦·守护花开”——留守儿童赋能教育帮扶行动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此次活动精准聚焦留守儿童群体,共有134人,以多元兴趣课堂为核,融合艺术熏陶、体育竞技、创意手工与神奇魔术,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暑期课堂,点亮了他们的梦想之光。


团队实践以校内兴趣培育为主线。发挥专业优势,将团队人员各自的特长,围绕小学生艺术启蒙、科学探索、户外实践等兴趣需求,结合乡村教育资源特点,通过手工创作坊、户外活动、美育活动等形式,将兴趣引导和创意实践结合,激发乡村孩子“爱探索、乐创造”的兴趣热情,也在乡村兴趣教育实践中,沉淀教学创新思路。
(一)“巧手生花”手工坊
孩子们在折纸飞机、太空泥、制作中锻炼动手能力,专注的眼神和完成作品时的欢呼声充盈课堂。




(二)“魔法奇遇记”魔术课
“读心术”、“百变魔盒”等魔术教学引发阵阵惊叹。孩子们在破解奥秘的过程中提升观察力与表达自信,争相展示习得的“魔法”。

(三)游戏互动,情感升温
丰富多彩的游戏是快速拉近师生距离的法宝:“数字炸弹”等破冰游戏瞬间活跃气氛。象棋技艺作为国粹的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初识传统智慧之美。

(四)古筝雅韵,浸润心田
传统乐器初体验中,孩子们轻抚琴弦感受《茉莉花》的清雅,中华美育悄然生根。


团队开展一系列体育课程与竞技活动,远不止于强健体魄、释放天性。它们更是一个个生动的课堂,让孩子们在团队协作中领悟信任与责任的真谛,在胜负较量间学会尊重规则、坦然面对挫折,在挥洒汗水的拼搏中点燃自信与勇气的火焰。
(一)篮球对抗赛,点燃团队激情
运球突破、协作传球。

(二)足球赛
实践队员们带领同学们在绿茵场通过攻防对抗、射门得分争夺胜利。

(三)羽毛球课
孩子们扬臂挥拍,身影随着球的起落辗转,球拍带起的风与球线的轻颤相和。

(四)故事分享会
以学校中的烦恼主题为纽带,邀请小朋友讲述故事,听众围坐倾听。

除了丰富的室内外活动之外,团队更关注孩子们内心的声音与成长的细节:通过贴心的心理交流,倾听他们的小小心事,为困惑的心灵点亮一盏灯;结合每个孩子的特点定制学习计划,架起与远方父母的沟通桥梁,让思念通过电波传递温暖。



在与老师的访谈中,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该校教师也通过多种方式用心呵护着每一位留守儿童。而在团队与学校的协同努力下,这些孩子所能获得的关心与支持也在不断增加,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牢了根基,撑起一片晴朗的成长蓝天。


此次“三下乡”之旅虽仅有短短几日,却因20多种丰富活动的开展而意义非凡。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出的纯粹快乐极具感染力,他们专注的眼神、由衷的惊叹、灿烂的笑容和挥洒的汗水,都让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付出的价值与满足。离别时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眼神和期盼的话语,让团队成员收获了最珍贵的信赖与温暖,这份双向奔赴的情感连接,成为此行最深刻的记忆,也坚定了大家未来持续关注和支持乡村儿童成长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