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艺术设计学院“文脉赓续・社火生辉”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宝鸡的非遗文化探寻之旅。团队成员们满怀热忱,先后走访了宝鸡市民俗博物馆、宝鸡市民俗博物馆非遗研学基地、秦腔博物馆、凤翔县文化馆、周家大院、大塬村村史馆、大塬村社火博物馆等地,深入学习和感受当地丰富的非遗文化。



7月5日一早,实践团队成员们从学校出发,乘坐高铁前往宝鸡市,随后转乘公交抵达凤翔县。抵达凤翔县后,团队首先来到了凤翔县博物馆和周家大院。周家大院是陕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漫步在大院中,古朴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刻装饰让成员们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大家了解到周家大院不仅见证了当地的历史变迁,还与许多非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里,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传统民居与非遗文化的交融之美。成员们认真探讨学习,不时驻足观看馆内陈列的非遗展品,从精美的凤翔泥塑到古朴的民间剪纸,每一件作品都让大家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团队成员李同学表示:“凤翔县的非遗文化太令人震撼了,这些传统技艺凝聚了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和保护。”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大塬村,探访了当地联络员。在与联络员的交流中,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大塬村的村史。大塬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村里的每一处遗迹、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文化。联络员还向团队详细介绍了当地著名的血社火非遗文化。血社火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以其惊险刺激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闻名。团队成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血社火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团队负责人高同学说:“通过与联络员的交流,我们对大塬村的历史和血社火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更加期待接下来对血社火的深入探索。”

7月6日,实践团队走进了宝鸡市民俗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展示方式,让成员们全方位地了解了宝鸡地区的民俗风情和非遗文化。从传统的节日庆典到日常的生活习俗,从民间的表演到手工技艺,每一个展区都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在非遗展示区,团队成员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非遗实物和影像资料,进一步加深了对宝鸡非遗文化的认识。


而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宝鸡市秦腔艺术博物馆。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有着 “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在博物馆里,成员们观看了秦腔的服饰、道具、乐器等展品,聆听了秦腔经典唱段的音频和视频。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大家了解了秦腔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团队成员赵同学激动地说:“秦腔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生动形象,太有感染力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此次艺术设计学院“文脉赓续・社火生辉”实践团队的宝鸡之行,让成员们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到了宝鸡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积极传播和传承非遗文化,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