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群众,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照金烽火映初心,红旅燎原兴乡梦”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侯娅莉的带领下,进入铜川市王益区图书馆,开展了以“故事里的初心,指尖上的传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红色故事分享会与“指尖上的红色传承”DIY手工活动相继开展,让沉睡在历史中的红色文化真正 “活”了起来,为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下红色的种子。

活动期间,为了让沉睡在历史中的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实践团队精心策划的“红色故事分享会”在王益区图书馆拉开帷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红色的长桌上,桌上整齐摆放着精心挑选得红色绘本故事——有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时眼神坚定的画面,有地道战战士们抗敌的场景,还有游击队员们奋勇杀敌的瞬间。


故事讲完后,实践团队成员没有就此停下,而是笑着向孩子们抛出问题:“小朋友们,刘胡兰姐姐的勇敢,在今天能变成什么呀?”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是遇到困难不退缩”,有的说“是保护同学不被欺负”。实践团队成员们顺着孩子们的思路,轻声解读:“对呀,红色精神从来不是遥远的故事,它就藏在我们认真学习的每一节课里,藏在帮助别人的每一件小事里,藏在面对挑战时不放弃的勇气里。”
这场活动,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能看懂的画面,让红色文化从书页间走出来,走进心里。

实践团队成员们考虑到孩子们爱动手、爱探索的天性,特意策划了“指尖上的红色传承”DIY手工活动,要让红色精神顺着指尖的动作,悄悄在孩子们心里扎下根来。
活动现场的长桌上,准备了五颜六色的不织布、针线、彩笔和卡纸等,最显眼的是那些印着五角星、红旗图案的手工材料。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志愿者手中的样品——有绣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不织布小挎包,有缀着五角星的“红军小背包”,还有我爱祖国的粘贴画。




“大家看这个小包包,当年红军叔叔行军时,就是背着这样的背包翻雪山、过草地,里面装着干粮和信念呢!”志愿者一边演示针法,一边讲着背后的故事。孩子们立刻来了兴致,有的拿起不织布,小心翼翼地跟着穿针引线,针脚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
指尖的忙碌里,红色故事悄悄流淌;手工的乐趣中,红色的种子慢慢发芽。当孩子们背着自己缝制的“红军小背包”,举着我爱祖国的粘贴画互相炫耀时,那些关于勇敢、奉献、坚守的红色精神,早已顺着指尖的温度,悄悄融进了他们的心里。


王益区图书馆负责人对实践团队的付出表示肯定,认为大学生们用青春的视角解读红色历史既为红色文化注入了新的传播活力,也让更多年轻人主动走进历史,感悟精神。指导教师侯娅莉表示,此次活动让学子们在“行走的党史课”中深化了对初心使命的理解,未来将继须以实践为笔,书写红色传承的篇章。实践团队成员们也表示,此次实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性,青春行动践行青年担当,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

不同的视角,同样的肯定;各异的感悟,共通的热忱。这场红色实践,不仅让红色文化有了新的传播路径,更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答案。相信此次实践活动,红色童心会被不断点亮,红色文化会在更多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