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风拂草木,蝉鸣蛙噪中裹挟着荷香;日光洒满田垄,绿意漫过原野,世间万物在骄阳下积蓄力量。7月6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筑汉乡·绿动江源”三下乡实践团队踏上汉中土地,完成了一场从文化探寻到实践赋能的青春之旅。从前期筹备到实地实践,从文化传承到助农惠民,实践团队以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传递温度,在乡野间书写成长篇章。
7月6日,小组召开临行前最后一次会议。会上不仅细化了近几天的行程安排,明确各环节任务分工,更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从交通出行到户外活动,从饮食卫生到团队协作,每一项安全注意事项都落到实处。当天下午,团队顺利抵达汉中,准备以饱满状态迎接接下来的实践。


7月7日至8日,团队走进汉中博物馆、古汉台、拜将坛。这些承载着汉中千年历史的古迹,让成员们直观感受“汉家发祥地”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大家化身小小文化志愿者:提前查阅资料、请教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历史典故与文物背景后,主动为游客讲解汉中的历史变迁与名人故事,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播的意义——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让历史在当代“活”起来。




7月9日,团队前往汉中红色文化博物馆。馆内的实物展品、影像资料与历史故事,让大家仿佛穿越时空,看到革命先辈的初心与担当。下午的红色文化活动讨论会上,成员们结合所见所闻分享感悟,这场讨论让红色精神从“了解”变为“共鸣”,也让大家更明白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7月10日至11日,云峰茶园留下了队员们忙碌的身影。戴上斗笠、挎上茶篓,大家跟着茶农学习采茶技巧——“一芽一叶,轻捏轻放”,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考验耐心与细致。休息时,茶农们分享的种茶故事,让大家懂得每一片茶叶背后的辛劳。
除了采茶体验,团队还重点观摩了茶叶线上销售流程:从产品包装、文案撰写到平台运营,每一个环节都认真记录。这些经验为后续的直播助农积累了“实战素材”,也让成员们明白:助农不是口号,而是要懂产业、接地气。




7月12日至13日,团队化身“汉江卫士”,沿着汉江沿岸开展垃圾清理行动。塑料瓶、包装袋、枯枝落叶被一一收纳带走,原本散落杂物的岸边逐渐恢复整洁。同时,队员们向周边居民与游客发放宣传页,讲解汉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让“守护母亲河”的理念慢慢传开。




7月14日,团队走进汉中市临江村、曹家营村、镇江村等村落,通过张贴海报、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村民宣传环境保护与“十年禁捕”理念。




7月15日是行程中的“多元实践日”,三项任务同步推进:
助农直播:团队化身主播,在镜头前推荐汉中茶叶、特色农产品,将茶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产品介绍,用青春声音为家乡好物“代言”;
非遗文化推广:通过展示本地非遗手工艺品、讲解非遗故事,让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传承,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彩;
爱心辅导:成员们来到村委会,为村里的小学生辅导功课,从课本知识到课外见闻,笑声与交流声充满房间,用陪伴传递温暖。




7月16日,三下乡总结会在不舍中召开。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这几天的心得:有人说“采茶时才懂茶农的辛苦,直播时才知助农的意义”;有人说“给游客讲解时,自己先爱上了汉中文化”;还有人说“看到汉江变干净,觉得一切汗水都值得”。团队带着满满的回忆启程返程。
本次汉中行,成员们不仅是文化的学习者、实践的参与者,更是温暖的传递者。从历史文化到红色精神,从生态保护到助农惠民,每一项活动都让陕服学子更贴近土地与人民。三下乡虽已结束,但这段经历教会的“实践出真知”,会成为未来前行的力量;那些在乡野间播下的种子,也终将在时光里绽放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