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服主页

青春陕服

Trade Union Office

“到延安去”·陕服学子圣地行(四)青春筑梦延安行:在革命圣地书写初心答卷

2025-08-09  点击:[]

苍松翠柏间,延安古城镌刻着烽火岁月的印记;

黄土高坡上,革命火种点燃了救亡图存的希望。

时代的号角穿越时空,奋斗的足迹从未停歇。

“向延安看!”

七月的延安,骄阳似火,却挡不住一群青年的热忱脚步。近日,红色先锋队“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这片红色热土,以服务群众为笔、以研学感悟为墨,在社区的烟火气里传递温情,在革命旧址的岁月痕迹中汲取力量,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别样光彩。

社区送暖:

把健康与关怀送到家门口

“姑娘,你这按摩手法真舒服,我这老腰总算松快些了!”在延安某社区的服务点前,一位阿姨握着队员的手连连道谢。为了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实践团队带着专业的按摩技能走进社区,为老人们捏肩揉背,细致缓解他们因常年劳作积累的颈肩腰腿痛。

除了按摩服务,队员们还准备了精心调配的中药包。“这药包能驱寒祛湿,泡手泡脚都合适,您拿回去试试。”一边发放,一边耐心讲解用法,看着居民们接过药包时脸上的笑容,实践团队真切体会到“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藏在这些贴心的细节里。阳光下,红色的队服与居民们的笑脸相映,成了社区里最温暖的风景。

红色研学:

在革命旧址里读懂“延安精神”

从西北局旧址纪念馆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从杨家岭的窑洞到枣园的灯光,团队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研学之旅。在西北局旧址,泛黄的文件、斑驳的桌椅,无声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中运筹帷幄的往事;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里,仿佛还能听见“七大”召开时的铿锵誓言;枣园的窑洞前,那棵历经风雨的老槐树,见证着毛泽东等领导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岁月;延安革命纪念馆里,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串联起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峥嵘岁月。

讲解员的讲述里,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更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在旧址前,队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力量。一位队员在日记里写道:“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用初心和热血换来的。”

初心接力:

让青春在传承中焕发力量

服务群众时的汗水,红色研学中的震撼,让“三下乡”的每一刻都意义非凡。在社区服务中,团队成员读懂了“为人民服务”要落在实处;在革命旧址前,团队明白了“延安精神”需要代代相传。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延安之行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如今,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青春的脚步不会停歇。带着延安的红色记忆,带着服务群众的热忱,实践团队将把在这片土地上汲取的力量,转化为前行的动力,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让初心在传承中永恒。革命圣地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也将成为续写故事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