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姓名:李琳
学院:教育学院
班级:学前教育2401班
实践板块:社区实践
实践地点及单位:清镇市红枫湖镇农牧场社区居民委员会
实践岗位:广场清洁志愿者
实践感悟:
暑假里,我以广场清洁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实践。这段经历,是我与社会基层服务的一次深度对话。
在公园广场,我的任务是清理垃圾、维护环境整洁 。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需要耐心与细心。弯腰捡拾烟头、纸屑,擦拭公共设施,每一个动作,都让我切实体会到环卫工作的不易,也更懂得爱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这次实践,让我走出校园舒适区,触摸到社区服务的温度。我看到社区工作者为营造美好公共空间默默付出,也在劳动中收获了居民的认可与微笑。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执行力,更让我明白 “社区实践”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双手去践行责任,用行动去传递温暖。
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对 “服务” 的理解,在专业学习中培养社会关怀,用所学回馈社区,让 “为他人、为社会” 成为青春里最亮的底色。
二




姓名:明沈川
学院:教育学院
班级:小学教育2401班
实践板块:公益服务
实践地点及单位:重庆市大足区青少年宫
实践岗位:托管班老师
实践感悟:
站在托管班的教室里,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老师,这道题我不会”“他抢我橡皮”,眼前是摊开的作业本、散落的铅笔和一张张带着稚气的脸。那时我以为,托管不过是看管孩子写作业、维持秩序的琐碎工作,直到真正沉下心来,才发现这里藏着最生动的教育课。
这些日子里,我没教出惊天动地的道理,却学会了在孩子的视角里重新看待世界——原来成长从不是轰轰烈烈的瞬间,而是作业本上慢慢变工整的字迹,是从“我不会”到“我试试”的勇气,是那些藏在琐碎里、闪闪发光的小进步。而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弯下腰,陪他们走好这一小段路。
三




姓名:尉富
学院:教育学院
班级:学前教育2401班
实践板块:社区实践
实践地点及单位:中共榆林市横山区委宣传部
实践岗位:支教老师
实践感悟:
这段支教经历带来的感悟,藏在孩子们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里。
起初以为是我们带着知识走进他们的世界,后来才发现,是孩子们用纯粹的眼神和雀跃的回应,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教育的本质——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滋养。当看到曾经害羞的孩子主动举起手,把刚学会的画画塞进你手里,或是在作业本上认真写下“谢谢老师”时,突然明白,公益支教从来不止是传递知识,更是用陪伴填补他们成长里的空缺,用耐心唤醒他们对世界的期待。
那些为了让课程更有趣而熬的夜,为了跟上不同孩子的节奏而做的调整,都在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里有了答案。原来所谓“筑梦”,不只是帮他们搭建未来的框架,更是在当下的每一刻,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爱着。这段经历也让人懂得,教育者的成长和孩子的进步同样重要,我们在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他们也在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温度、更有韧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