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传承的号召,组织了一支由师生组成的探访团队,深入长安区留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民俗文化传承之旅。此次活动旨在挖掘和传承乡村民俗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1. 实地考察,深入调研。
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留村进行走访调研,对当地的民风民俗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了解了村民的基本情况以及乡村的历史文化。从古老的民居建筑到传统的手工艺作坊,从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到田间地头的农耕文化,深入了解乡村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通过交流,学生们更加明确了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非遗传承,实践创作。
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身体验了皮影制作与演绎、剪纸、陶瓷制作等传统技艺。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对于民俗文化的运用和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思考。

3. 课堂渗透,寓教于乐。
通过调研当地的关中民俗博物馆,学生们对关中民居进行了现场测绘,并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融汇到实践中,通过讨论交流以及宣传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关中民居建筑的相关知识。并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特色课程“关中民居保护与改造”进行了推广与宣传。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课堂进入社会。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赴长安区留村探寻乡村民俗文化传承之路,是一次富有意义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对乡村文化深刻理解和传承的生动实践。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并传承乡村民俗文化,同时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为乡村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结合实地考察和体验所得,学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意和设计能力,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承“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宗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