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的总体目标。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构建新时代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的新格局;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法治和纪律教育;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全方位构建师德师风教育体系;注重日常管理,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管理各环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显然,整体把握和科学认识新时代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对当前高校坚持和完善新时代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意义重大。
1.整体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目标
2019年11月,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为继续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而制定的法规文件。《意见》明确提出了要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的总体目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呈现新风貌;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师道尊严进一步提振;全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同度加深,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显著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以下简称“准则”),这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而研究制定的教师基本行为规范。随着《意见》和“准则”的相继出台,从国家层面推出了整体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整体勾勒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与指导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般来说,教师准则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而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虽然“准则”和《意见》都是国家层面对师德师风建设顶层制度的设计,然而“准则”侧重于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要求、划定底线要求,而《意见》则侧重于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指导各地各校在教育引导、监督管理、营造环境、工作保障等方面全面推进,从而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同时也要看到,“准则”和《意见》共同完成了国家层面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设计,这就把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结合起来,毫不松懈的要求在抓突出问题治理的同时,整体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这是我国整体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显著优势的重要体现。
2.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显著优势
一是构建新时代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的新格局。“准则”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制定教师职业行为,明确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和严管厚爱,是新时代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现实要求。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而《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提出了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三坚持”、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三突出”、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的“四严格”、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的“四强化”以及进一步明确方向目标、工作重点、任务举措,努力建立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多层面、多环节、多主体参与的师德师风建设格局。《意见》由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从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5项举措,从而全方位构建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的新格局。
二是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法治和纪律教育。“准则”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进行细化,制定具体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提高针对性、操作性。而《意见》则强调要认真学习《教师法》和“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制订教师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体系;强化纪律建设,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规范体系;加强警示教育,引导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意见》明确要求推动地方和高校落实“准则”,制定具体细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针对高校教师学术不端以及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开展集中治理,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
三是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全方位构建师德师风教育体系。“准则”要求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严格举报受理和违规查处,依法依规严肃惩处,绝不姑息;对于有虐待、猥亵、性骚扰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实,撤销其所获荣誉称号,追回相关奖金,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解除教师职务、清除出教师队伍,录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任何学校不得再聘任其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而《意见》则将日常教育作为师德师风建设重点,通过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将教师的师德涵养与教育教学工作、立德树人实践结合,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鼓励开展多层次的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典型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法治教育,强化警示教育,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
四是注重日常管理,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管理各环节。“准则”要求把条例准则具体落实到教师管理工作中:把好教师入口关,确保每位新入职教师知准则、守底线,在教师聘用、聘任合同中,明确有关责任;强化考核,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完善师德考核指标体系,提高科学性、实效性等。而《意见》要求将师德师风建设做在日常、严在日常,在教师的招聘引进、考核评价、日常监督与违规惩处等方面,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师德考核注重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对于有严重违规行为的教师,终身禁止从教。
3.整体把握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显著优势意义重大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而制度建设则贯通其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充分体现党中央和全社会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学校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规范,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明确政策措施。其次要落实主体责任,建好工作体系,形成责任明确、沟通及时、协调到位的工作机制,使各方面的工作切实形成合力。最后要狠抓工作落实,通过细化标准、规范程序、层层落实、加强监督,确保师德师风建设落细落小、执行到位。
整体把握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显著优势意义重大。首先这是落实新时期党中央相关要求的需要。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首要在立德。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先后对广大教师提出“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的标准和期望。其次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李保国、黄大年、钟扬、曲建武、张玉滚、陈立群、卢永根等大批优秀典型,赢得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师德师风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与新的历史方位下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
(作者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